股票配资平台大全 南财快评:1月金融数据为何能超预期“开门红”
董希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从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月金融统计数据看,1月份金融数据表现亮眼,实现了成色颇足的“开门红”,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量双双创新历史新高,超出市场预期。这既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要体现,也表明市场需求有所恢复。
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06万亿元,环比多增4.20万亿元,同比多增583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保持较快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表内贷款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债务发行提速。在“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的政策基调下,今年1月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净融资额近7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近4000亿元。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5.13万亿元,环比多增4.14万亿元,在去年高基数上同比多增2100亿元。稳增长政策集中发力、金融机构加快投放,推动年初贷款较快增长。中央以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带动基础设施贷款较快增长,对信贷投放形成重要支撑。在人民币贷款增量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78万亿元,占93.2%,是信贷增长的“压舱石”。
从结构看,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4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相关数据还显示,1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2447亿元,同比多增1519亿元,表明房地产市场正在止跌回稳。央行在总量工具之外,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更加精准有效。
当然股票配资平台大全,1月金融数据较好也与今年春节较早有关。今年春节提前至1月,部分信贷需求和薪酬奖金发放等提前至1月释放,2月用款需求或将有所减少,2月将成为信贷“小月”。应进一步关注有效信贷需求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经营主体的预期和信心。
从货币供应量看,1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1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0.4%。政府债券加快发行后,不计入M2的财政存款有所增加,再加上理财分流、去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影响,导致M2增速稳中略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1月起,M1数据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纳入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移动支付迅速普及,个人活期存款和支付机构备付金的使用场景和便利程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移动支付深度应用以及银行卡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个人活期存款特别是银行卡中的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动性越来越强,与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相同。同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余额在多数场景下可以随时用于支付或交易,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因此,将个人活期存款及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统计范畴,是必要和及时的。总体而言,此次M1统计口径调整符合金融创新和移动支付发展趋势,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货币金融环境下流动性变化。
当然,统计口径调整并不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2025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具前瞻性、有效性和精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