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配资炒股杠杆 为什么彩礼越来越贵?为什么许多女性不愿意生育了?
个人配资炒股杠杆
作者:孟来
1、问:想请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男方给女方彩礼钱大幅度提高,这个社会现象。
孟来:关于彩礼的分析,我提到过,彩礼可以被视为婚姻的一种期权,而且是看涨期权。也就是说,男方支付彩礼是要保障自己能够进入一段婚姻,支付彩礼本身并不是婚姻的成本,但是支付彩礼你就可以继续来谈这个婚姻,就有进入这个婚姻的资格了,认为通常到了彩礼的阶段,也就是认为对方其他方面都通过了,这就需要一些财力的证明。彩礼为什么大幅度上涨呢,这个非常有趣,我们按照底层资产和期权之间的关系,只有底层资产的预期价格大幅度看涨,那么期权才会上升。也就意味着婚姻变贵了。所以说进入婚姻的权利也变贵了。那么婚姻变贵了,再进一步推演实际上是婚姻的成本增加了。婚姻的成本远远高于我们之前的社会的婚姻成本,因为彩礼的上升,你要锁定一桩婚事的代价,是跟这个婚姻在市场上的价值或者你结婚对象在市场上的这种供求所产生的价格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婚姻的价格在上升。
另外彩礼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彩礼具有如果说是期权的话,也就是说你付了之后,是不可以要回来的。但是现在往往不是这样,还是可能要回来。那么它就没有意义了吗?也并不是这样,如果仅仅是沉没成本,那么它可能不能那么高。现在彩礼在婚姻不成的时候是可以拿回来的,所以在更多的情况之下这是一种你对婚姻投入的资源的一个证明。
所以因为婚姻本身的价格上升,那么相应你要拿出来的证据也就越来越高,你可以把它视为一种保证金,也就是说你这笔交易要成功,你就要有这样的保证金。对男方来说保证金是彩礼,对女方来说,通常是以她的生育年龄和生育能力来作为保证,也就是生育权。因为法律规定生育权是属于女性的单独的这个权利,男性要分享这个权利的话就要付出,要付出婚姻,这是传统婚姻的这样一个产品价格。
2、问:孩子天赋具有随机性,通过增加孩子数量是否可以降低或者增加培养孩子的收益?
孟来:第二个问题也非常有趣。大家都知道,王思聪在社交网站上总是热议的话题,很多人由此调侃说,王健林还来不来得及再生一个。是不是王健林生了三个,就会比只有思聪一个人更好一些呢?
其实在小样本情况下是存在这个可能性,但实际上,如果你把所有人的子女的情况拿来做一个大样本的调查,你会发现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明显。可能之前大家在网上也看过一些,进化经济学的这个理论,也就是K 策略、R策略的问题。一个是通过多生,也就是增加你的后代群体数量来筛选这个优秀的后代,可以增加存活的几率。还有一个精英策略,K策略,就是说生的少,但是资源集中。也就是孩子的质量和孩子的数量的问题。其实一夫多妻制的衰落是就是跟这个策略有关,从孩子的数量取胜,到质量取胜。因为男性对于孩子的数量是贡献很小的,因为生都要女人生,但是男性对孩子的质量贡献、边际贡献是很大的,所以说,如果家庭更重视后代的质量的话,那么一夫多妻制就是不经济的。家庭更重视孩子的数量的话,一夫多妻制就是产出更大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增加孩子数量来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培养孩子的收益呢,我们一是要看成本,二是要看他折现之后的收益。对于每个孩子折现之后的收益,我们认为如果来自于同一个父母,如果主要的控制变量都控制的话,那么其他的完全看随机性。但是随机性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向均值回归,就是你生的越多,其实它越向一个中间值靠拢。你生一个可能有失手,你生生两个可能有奇葩,但是你生多的话,会有一个向均值回归的趋势,就是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平庸的。
在灵长类动物不能一生生100个,1000个的情况下,其实大多数人多生是为了防止孩子当中出现非常不幸的例子,可是这个吊诡的地方也在这里。小家庭的幸福是由孩子的下限,而不是上限决定的。你三个孩子当中有一个非常优秀,有两个很普通,你非常幸福。三个都很普通,也OK。但是只要有一个很不幸,那你的总体幸福感受就要大大低于你的三个孩子当中有一个优秀的。你完全不愿意去拿有一个孩子严重不幸去赌有一个孩子飞黄腾达。所以这是个木桶理论,通过多养孩子来降低风险,除非你拥有一个庞大的资产帝国,也就是说你对下线有兜底的能力,即使你生出来一个很不幸的孩子,你也有办法给他弥补一个正常的人生。所以,过多生来平衡收益的这个策略,这不是很现实的,在家庭规模比较小的情况下。
3、问:老师您好。我的女儿很优秀,目前也定居海外,但是到了结婚的年龄一直没有结婚的意思,她和我理论,讲了结婚的优劣面,特别是经济上对她来说很不划算,她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应该怎么说服她考虑一下结婚呢?
孟来:这位家长对自己的女儿结婚有很深的忧虑,我非常理解,我自己在没结婚的时候也感受到了父母的忧虑,这也是我常年的一个心病。其实我觉得,您无论忧虑也好,不忧虑也好,也都不会改变她的决策,只会让她得受到更多的压力,尽量能少回来就少回来。这是非常现实的。其实我并不认为女性在现在阶段真的那么反感婚姻,其实像我们分析的那样,因为家庭劳动还是有没法社会化,还有分工专业性的一个部分,进入婚姻,对两人来说还是总体收益相对会增加。虽然有劣化的趋势,但是目前的状态我不认为糟到了结婚一无所取。为什么年轻人特别反感婚姻或者对未来特别悲观呢,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决策不是从当下的,是超前的。
女性最大的恐惧,像我们刚才所说,女性在婚姻当中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就是生产活动,生育。生育远远不止生育,生育本身的差距很容易拉平的,只要有一定的像北欧那样的策略就可以,但是它带来的影响是对专业化的影响。生育之后,是不是女性就被变成了对家庭尽主要义务,对子女的成长作为主要的抚养人,或者丧偶式育儿这样一个角色?会不会受到持久的社会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它延伸到了你在社会上生存的预期反应。这被称为母职惩罚,那么也就说,女性如果进入婚姻,那么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减轻她的压力,而不是增加她的生育压力。
作为父母来说,我建议您告诉她,您不在乎她有没有后代,只要她找到了自己能够共度一生的人就满足,我觉得这对孩子心情是一个很大的解放。其实催婚的本质是催育,催育的本质是对女性将来的生活质量的限制和整个人生广度的压制。那么如果父母告诉孩子,我希望你的人生得到爱情,得到人生伴侣能够陪你,我不在乎你有没有后代,我觉得她会轻松很多。
4、问:如果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考虑,是否可以部分地补充婚姻存在的价值?刚刚孟来博士假定了理性人的选择,那如果要为婚姻制度辩护的话就可以从非理性去考虑:虽然没有任何价值,只有负收益,但我还是做了—这恰恰体现了婚姻的可贵。我想冲动和非理性或许是未来社会家庭关系得以成立的根本要素。
孟来:我非常承认这个。因为进入家庭,甚至不一定是传统家庭,任何和别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包括同性婚姻,包括各种新形式的民事伴侣关系,都需要非理性和冲动。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连接起来,把他们的生活连接起来,除了父母子女亲缘关系你完全没办法决定,其他都需要一点非理性的冲动的。
因为非理性也是人类的本质,人类的本质是理性和非理性交替发生作用的,如果人类完全是理性的话,这个社会是没有试错,也没有进化的能力的。我觉得婚姻制度它未必就是唯一的维系亲密关系的手段,我们有其他的手段来进行联合,甚至我们的婚姻制度也可以进行一些改良。我有时候开玩笑,不允许离婚,但是婚姻可有期限。这是种试婚制度,但是你如果你在这个有期限的婚姻当中还是不能坚持下去,就会有相应的惩罚。这个听起来很荒诞,但是也未必不是一种尝试,一种设想。我想人类追求专一,追求安全感,是和追求冒险、追求自由同时存在的一个侧面,这也就是家庭带来的情绪感受。你追星追的再热烈,你也知道这个明星不属于你,你再怎么磕CP你也知道这是一个和你无关的感情冲突,你可以尽量的代入,在这种赛博环境下更容易带入,但是毕竟和真实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不想让婚姻解体的话,你最好把附着在婚姻上的各项义务分解开,也就是说,让婚姻回归于一种简单一点的社会构建。你不要把财产的积累,社会的稳定,子女的再生产的责任全部都加在这样一个社会建构上,那真的很吓人。我们可以让婚姻先恢复它的本质,就是一男一女的一个commitment,一个承诺,繁衍后代是他们基于自己承诺关系上根据自己利弊考量的一个方式。政府或者有权力方,如果想促进社会生育率,恰恰不要太给婚姻压力,你可以开放一些其他手段,改善生育环境。比如说对单亲妈妈的容忍,对两性的平衡,对于女性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辅助。另外就是对离婚的恐惧不要那么大,实际上,离婚的自由是让人们放松走入婚姻的一个先决条件。一个不能永远不能毁约的契约是谁都很恐惧去订立的。
实际上,你去以遏制、尽量阻止离婚的方式来保证婚姻,是不现实的。我觉得恰恰应该更加容忍多种替代婚姻的组织形式和方式。前提是,承认生育的社会贡献,给予个人,特别是女性,在生育上更多的法制上的保护和承认。
5、问:怎样说服或者影响我老婆,使她放弃社会地位方面的野心,安于看娃打理家务的角色?
孟来:如果你想引诱一位婚姻成员让她回到家庭的分工角色上,你就要提供更多的筹码,让她从事这个专业分工。
怎样使妻子放弃社会地位方面的野心,回归到家庭当中打理家务的角色,很简单,你给她提供的收益要高于她的社会方面的收益就可以了。比如说你的妻子如果在外面工作,现在的以她的学历,以她的水平,在外面的工资差不多是每个月1万,你给她提供5万。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实力的话,人都是理性的动物,她自然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但是我觉得这种方式是不是对整个家庭有有利呢,那不见得,因为您给了太太5万让她从事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那意味着您的社会化的劳动的这5万块钱完全花费在家庭,购买家庭服务了。假如说太太出去赚1万,但是赚1万太辛苦,996,你说服太太从事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收益低一点,只赚4000,但是您给她补6000,这种方式可以让她的婚内得到剩下的6000的收益。对您来说你省了四万四,对吧。对你太太来说,她达到了做外面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你想让一个人按照你的意愿去做的话,那么就要提供足够的筹码。
你如果只提供1万的话,你太太不会回来。虽然她在外面赚1万,你给她1万,两个都是1万,但是她不会回来,因为她在外面赚的1万个人配资炒股杠杆,获得了这个机会是可以交换的,是在全社会当中的分工。她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是家庭内部的专业化,也就是说她在外面赚1万块钱,如果这个工作提供不了,她可以去找其他的工作赚,但是在家庭内部赚的1万块钱只能在家庭,那么她的来源风险性大大增加了。虽然看到的预期收益都是1万,实际上她的方差就很大。她在家庭只能赚到1万或零,她在外面可以有很多个机会都可以赚到1万,所以一个方差是1万和零之间的差距,另一个方差相对来说小很多。所以尽管是同样的收益,太太还是会选择去外面工作。所以你如果想平衡这个风险的话,你就要提高家庭的待遇,就给5万。你太太无论哪个工作也赚不到5万的话,这样才是一个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