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 “互认基金元老”行健资产退出资管业,旗下网红基金正寻找接盘侠
(原标题:“互认基金元老”行健资产退出资管业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旗下网红基金正寻找接盘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2月10日讯(记者 敖玉连)互认基金大火之时,“元老级”机构却全身而退。
因公司三位合伙人打算退休,香港本土资管机构行健资产(Zeal Asset)将在2025年底之前关闭资管业务,并退还管理资金。作为首批互认基金管理人,公司的大陆业务也受到影响。
行健资产是北上互认基金行健宏扬中国的管理人。2月6日,行健卸任了这只基金的管理人职务,次日,产品的托管方中银保诚信托(香港)公告,即日起至3月7日,将为产品寻找接管机构。
目前,产品处于管理人空白期。
摆在这只初代互认基金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3月7日之前找到接管人,要么清盘。
据此前披露信息,如果清盘,终止成本预计为96万港元,占2024年10月底的资产净值的0.07%。这一费用将从基金资产中扣,最终由持有人买单。而另一种结局找到接管者,并不容易,尽管有互认基金投资海外的光环。
早在2024年11月初,行健资管便称,已经花了一段时间尝试寻找新管理人,但无果。而惠理等多家香港资管日前也向记者表示,没有接管的意愿。
开年以来,互认基金接住了海外投资的流量,多只产品出现一日售罄。为何行健宏扬中国这只初代互认基金目前却无人接管?
单看行健宏扬中国这只基金,成色并不够好,已经连续四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2015年底,行健宏扬中国基金获得北上互认资格,允许在内地售卖。同期获批的管理人还有两家:摩根大通、恒生。翻开北上互认的管理人名单,行健投资或是最没名气的一家。
惠理的前明星基金经理蔡雅颂在2009年联合创办了行健投资,自成立以来便锚定大中华区资产,并将香港作为基金注册地,这在彼时的香港市场是很罕见的。行健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互联互通等机制,与内地投资者见面。
拿下互认资格后,行健与内地流量大厂天弘基金合作,后者成了内地代理人,负责产品的宣传和分销。
在天弘的渠道优势下,行健宏扬中国基金曾多次跻身支付宝的基金推荐榜。2020年收益高达46.99%,跑赢恒生指数50个百分点,还曾拿下海外基金金牛奖,风光无两。
不过随后业绩便开始走下坡路:2021年跌10.26%、2022年跌21.95%、2023年跌23.74%。2024年涨了4.29%,但同期恒生指数涨了22.93%,依然大幅跑输大盘。翻看产品合同,这只基金的境外含量极低:不少于70%的资产投资于港股、0-20%投资于A股。
对于这一业绩,有投资者在股吧吐槽:23年跑输恒生指数13个点,24年跑输20个点,现在经理却要卸任跑路。对于境内基民而言,买浓眉大眼的公募基金,自己没跑路,管理人却跑路了,确实少见。
除产品净值近年表现较差外,有外资人士称,目前,监管放低了北向互认的发行门槛,允许互认基金将投资管理职能转授权至其集团内的海外关联机构。
“之前北向互认基金只能由香港团队管理,现在集团内部的团队都可以,例如新加坡团队、欧洲团队、美国团队,他们管理的权益类产品、股债混合产品符合要求,都可以上报北向互认。”上述外资人士解释。这意味着北向互认申报门槛变低,扩容有望,接管存量产品吸引力也不够大。
实际上,开年以来互认基金火热,但是资金主要流向在债券类产品。Wind数据显示,股票型互认基金规模为452亿元,而债券型为887亿元。
据外管局数据,截至2024年年末,北向互认基金累计净汇出金额达到426.65亿元,创历史新高。而2025年初落地的新规,北向互认内地可销售额放大至四倍。
全球配置观念越发普及在线炒股配资选择配资,互认基金或有广阔天地,也正是此时,初代元老行健tou zi,唏嘘离场。